冯卓宏

时间:2023-03-11浏览:1764

冯卓宏(1982-),福建泉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方面主要从事稀土掺杂发光材料应用以及贵金属纳米颗粒局域表面等离子效应的光学应用,现主持福建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近几年以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Luminescence》、《Optics Communications》等国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授权发明专利1项。同时,长期从事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先后主讲或担任“基础物理实验”、“力、热实验”、“电磁学实验”、“光学试验” 、“近代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选题”以及“大学物理实验”等6门专业基础课程,主持 “电磁学实验”课程建设。主持一项华东地区教改项目及多项校级教改项目,参与了多项实验教改项目、大学物理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及建设,是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国家级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主要参与《大学物理实验》(副主编,高教出版社)、《新编大学物理实验》(科学出版社)等本科教材编写,指导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历年来获得一等奖10项,二等奖4项和三等奖10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教育类B类期刊十余篇,同时,指导学生获得福建师范大学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1项及校级多项。

研究领域: 

1.稀土掺杂纳米材料的特性

2.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的温度传感应用;

3.贵金属纳米颗粒增强的稀土发光应用

研究生招生专业及代码: 

1.070205凝聚态物理;

2.045105学科教学(物理)

代表论文: 

1)凝聚态

1. Feng Zhuohong, Lin Lin, Wang Zhezhe, Zheng Zhiqiang. Low temperature sensing behavior of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n Er3+/Yb3+ codoped PLZT transparent ceramic[J].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17, 399: 40-44.

2. Feng Zhuohong, Lin Lin, Wang Zhezhe, Zheng Zhiqiang. NIR optical temperature sensing with efficiently relative sensitivity based on β-NaYF4: Er3+ nanoparticles,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020, 221: 117005.

3. Feng Zhuohong, Lin Lin, Wang Zhezhe, Zheng Zhiqiang. Highly efficient and wide range low temperature sensing of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of NaYF4: Er3+ nanoparticles: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of active or sensitive ions, excitation power and particle size on temperature sensing sensitivity[J].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21, 491: 126942.

2)学科物理

1.冯卓宏, 陈志华, 陈悦华, ,基于数字化信息采集的高精度快响应水位计[J].实验室科学, 2022, 25(5): 26-29,34.

2.吴雨珣,游雁,方思云,陈志华,冯卓宏*,贾翠红,基于微元法思路的空气阻力系数测定方法[J]. 物理教师, 202243(11): 67-69.

3.冯卓宏, 王丽丽, 郑卫峰,大学物理实验全媒体多元化自主性教学模式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22, 25(6): 103-106, 110.

4.陈志华, 黄志平, 陈志高, 冯卓宏*, 非接触式细丝直径的高精度实时测量方案[J]. 实验室科学, 2022, 25(6): 5-8.

科研项目 

目前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J01190)。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20740685197206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J011942019J01283)。

 

主持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华东地区工作委员会教学研究项目(2021JZWHD04)、福建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I201903005),参与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FBJG20210163)、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社科A类项目(JAS151251)。

已授权发明专利 

1、 冯卓宏等一种用于白光LED的稀土掺杂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CN202010949952.3

获奖情况:  

12022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四;

2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32014年福建省第七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六。

 

电子邮箱:

fengzh@f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