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仔“心”动态 | 与你相“愈”在春季系列活动回顾(上)

时间:2025-04-30浏览:10

为深化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全员育心”的工作理念,我院开展“与你相‘愈’在春季”系列活动。该活动基于“学院-年级-班级-个人”四级联动机制,通过多层次活动设计,助力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全面提升。

春之序曲——召开学院心理安全分析会

为精准把握春季学生心理动态特征,科学研判潜在风险点,我院学工队伍于理工楼313召开了春季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形势专题研判会。会上,各年级辅导员汇报了年级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结合心理兼职辅导员的日常管理数据及3月份活动反馈,系统梳理出春季季节性情绪波动、学业压力传导和人际交往矛盾三大重点干预领域。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会上提出以“心理韧性培育”为核心的新型工作模式,着力转变传统问题干预思路。会后,根据会议部署,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将构建“双轨驱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一方面通过春季心理调适专题讲座、班级心理主题班会等团体心理活动,系统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另一方面开展“寻找春天的宝藏”户外团辅、“每日三好”感恩记录、“绿荫庇护所”自然疗愈等特色心理活动,充分激活学生的五感体验,拓展情绪调节资源网络。

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四级联动机制,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地见效。

春之探索——“寻找春天的宝藏”心理团辅活动

427日,我院在社团之家开展“寻找春天的宝藏”心理团辅活动。作为落实春季心理安全分析会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本次活动旨在发挥班级心理健康信息员的“前哨”作用,帮助学生在春日里觉察情绪、释放压力,实现负面情绪向成长动能的转化。活动由学院兼职心理辅导员黄芷彤老师主持,2022级、2023级和2024级部分班级心理健康信息员参与。

一、理论筑基:解码春日心灵密码

活动伊始,黄芷彤老师结合“春季躁动”等季节性心理特点,深入剖析了季节性情绪波动的生理心理机制。通过专业讲解,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并接纳春季常见的焦虑、烦躁等情绪反应。讲解结束后,黄芷彤老师布置了活动任务,指导心理健康信息员们带着任务融入春日的怀抱。

二、自然疗愈:五感唤醒春日生机

任务一:带上你的“五感雷达”,去校园里搜刮春天的声音、颜色、味道!回来时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我宣布,春天被我承包啦~”

同学们手持学案纸步入自然,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细致记录春日的点滴细节。探索结束后,大家分享各自在探索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将自然体验进一步拓展至生活思考,于细致观察中体悟自然与心灵之间微妙的联结。这种沉浸式的自然体验,让同学们在感受春天生机的过程中实现了情绪的自我调适。

三、创意表达:自然疗愈手作体验

任务二:戳洞洞、插花花,给自己编织一套“春天限定皮肤”——发饰?翅膀?你说了算!最后大喊:“这就是朕打下的江山!”

同学们将采集的植物素材,通过裁剪、拼贴等艺术手法,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春日主题作品。在展示环节中,有同学分享道:“专注插花草时,焦虑好像也都随之‘扎’进纸板里了。而还在快马加“编”的同学,也将回去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该环节通过艺术表达实现了情绪的疏导与转化。

四、情感共鸣:共建春日心灵花园

任务三:撕一张别人的“愿望清单”,偷偷塞句“加油鸭!”;再写一张自己的小烦恼扔回去:“嘿,春天会替我抱抱你~”匿名or署名?你开心就好!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通过匿名留言的方式,在“春日愿望墙”上分享烦恼与期待,互相传递温暖祝福。这一设计既保护了隐私,又搭建了情感交流的桥梁,让春天的温暖在同学间传递。

五、心语回响:春日感悟共分享

活动尾声特别设置了“心语分享”环节,参与同学纷纷表达活动感悟。多位班级心理健康信息员表示,将把活动中习得的情绪调节技巧和心理调适方法转化为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实践内容,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团体活动等形式,让更多同学受益。

本次“寻找春天的宝藏”心理团辅活动融合自然疗愈与艺术表达,通过“五感探索+艺术创作+情感互动”的多元形式,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释放压力、收获成长的心灵驿站。活动不仅帮助同学们掌握了实用的情绪调节技巧,更在春日里播下了心理健康的种子。

学院心理健康中心将持续推进“与你相''在春季”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